n137489

1928年,一条花边新闻轰动了整个大上海,出身豪门的首席名媛,竟然放弃了优渥的生

1928年,一条花边新闻轰动了整个大上海,出身豪门的首席名媛,竟然放弃了优渥的生活环境,跟个一文不名的穷戏子私奔了!

裘丽琳生于1905年,上海裘氏家族的三小姐。裘家是上海滩数一数二的豪门,靠银楼、金店、钱庄发家,产业遍布法租界和公共租界,家里的洋楼里连地板都擦得能照出人影。裘丽琳从小过着公主般的生活,穿丝绸旗袍,学英文、书法,琴棋书画样样拿得出手。她常出现在社交舞会,举止优雅,谈吐大方,上海上流社会无人不识这位“首席名媛”。可她骨子里有点叛逆,不爱循规蹈矩,社交场上那些追逐名利的富家子弟,她一个也瞧不上。 周信芳,1879年出生,江苏清江浦人,京剧界的翘楚,艺名麒麟童。他的唱腔浑厚,表演细腻,业内人拿他跟梅兰芳比肩。可惜,他没梅兰芳那样的背景和靠山,家里穷得叮当响,母亲还嗜赌,把他微薄的收入败得精光。加上他早年在乡下娶了妻子,生了三个孩子,生活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。尽管如此,他在台上风采不减,嗓子一开,台下观众就得起立鼓掌。他的才华,成了吸引裘丽琳的致命一击。

1928年的上海,戏院是市民消遣的热门去处,丹桂茶园里锣鼓喧天,座无虚席。裘丽琳第一次去看周信芳的戏,演出的是《四郎探母》。周信芳的表演让她挪不开眼,从此她成了戏院的常客,送花送礼,只为多看他几眼。两人渐渐熟络,常在戏院外的茶肆见面,聊京剧,聊人生。裘丽琳被周信芳对艺术的执着打动,认定这男人值得托付终身。她天真地把这事告诉母亲,满以为会得到支持,谁知却捅了马蜂窝。 裘母一听女儿要嫁给戏子,气得差点掀桌子。在那个年代,戏子在豪门眼里就是下九流的玩意儿,供人消遣罢了,哪配得上裘氏千金?她严令裘丽琳断绝往来,还把她锁在家里,派仆人日夜看守。裘母动作更快,立马给女儿找了个门当户对的未婚夫,是个丝绸商的少爷,家底厚实,长得也体面。订婚宴的筹备热火朝天,裘家上下忙得不可开交。可裘丽琳不是省油的灯,她趁乱收拾了两包金银首饰,从后院溜了出去,直奔周信芳的住处。

这事第二天就上了报纸头条,上海滩炸开了锅。街头巷尾,茶肆酒楼,全在嚼舌根,拿裘家的丑事当谈资。裘母气得七窍生烟,为了保住家族面子,在报纸上登声明,跟裘丽琳断绝关系。这在当时可是大事,豪门子弟最怕被家里扫地出门,等于断了后路。可裘丽琳压根不在乎,她觉得没了家族的束缚,反而活得更自在。她和周信芳挤在一间破旧的租屋里,日子虽然清苦,但她心甘情愿。 生活可没那么浪漫。周信芳的收入少得可怜,戏班老板李某是个出了名的吝啬鬼,抠门到连戏服破了都不舍得换新的。周信芳每月工资刚够养家,家里还有个嗜赌的母亲,欠了一屁股债。裘丽琳带来的珠宝能撑一阵子,但她知道,光靠这些迟早坐吃山空。她决定帮周信芳出头,亲自找李老板谈判,要求加薪和演出分红。李老板满脸横肉,压根不把她当回事,推三阻四就是不松口。裘丽琳也不是好惹的,她从哥哥那儿顺了把手枪,往谈判桌上一拍,李老板吓得脸都白了。

李老板还不死心,背地里找了几个地痞去周信芳家闹事,想逼他就范。裘丽琳二话不说,抄起手枪就上了,地痞吓得屁滚尿流,落荒而逃。她再次找上李老板,逼他签了新合同,周信芳的工资翻了倍,还拿到了分红。从那以后,周信芳的日子好过了些,戏班的演出场次多了,观众也越来越多。他的新戏《萧何月下追韩信》连演十场,场场爆满,报纸开始把他跟梅兰芳并称“南北双雄”。 裘丽琳退到幕后,操持家务,把周信芳的戏服洗得干干净净,家里的事安排得井井有条。1929年,上海经济不太景气,戏院生意受影响,周信芳的收入又少了。裘丽琳把珠宝拿去典当,换来米面布匹,硬是撑过了难关。1930年代,周信芳开始改良唱腔,编排新戏,巡演到南京、杭州,名气越来越大。裘丽琳管着戏班的账目,精打细算,确保每场演出都能赚钱。两人陆续生了六个孩子,个个争气,长大后在商界、艺术界都闯出一片天。 周信芳和裘丽琳相伴走过几十年,风风雨雨没分开过。1975年,周信芳去世,家里摆了个简单的灵堂,戏服挂在墙上,像在诉说当年的辉煌。裘丽琳守着丈夫留下的戏曲手稿,资助戏班,把麒派艺术发扬光大。1984年,她也走了,享年79岁。他们的故事,成了上海滩的传奇,至今让人津津乐道。